退出 注册

辛弃疾《鹧鸪天 · 一夜清霜变鬓丝》

2025-11-05 09:48:5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辛弃疾《鹧鸪天·一夜清霜变鬓丝》.png


《鹧鸪天 · 一夜清霜变鬓丝》


辛弃疾〔宋代〕


一夜清霜变鬓丝。怕愁刚把酒禁持。玉人今夜相思不,想见频将翠枕移。

真个恨,未多时。也应香雪减些儿。菱花照面须频记,曾道偏宜浅画眉。

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



译文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

一夜寒霜染白了鬓角发丝,本怕忧愁偏要借酒强自克制。远方的你今夜是否也在相思?想必会频频辗转,难安翠枕。


这离愁别绪真真切切,才过没多久啊。你鬓边的秀发,该也稍稍减了些光泽吧。要常对着镜儿细看自己的容颜,还记得你曾说,最适宜画那淡淡的眉妆。




注释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

鬓丝:鬓发。


注释引用:百科




赏析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

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相思词。

   

相知相惜相爱,何其浪漫美好幸福。然而,越是深爱,分别之后,就越加痛苦。词人将相思之苦,写的极其感人,这份细腻,来自辛弃疾将军,可见词人婉约词风的另一面。


相思会让人老,让人苦,“一夜清霜变鬓丝”,就是相思的结果。谈不上一夜白发,却也平添了几丝白发。

   

“清霜”二字,既交待了写作时间,即深秋,也暗喻岁月风霜。“鬓丝”,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斑白了,既暗含岁月催老之意,又深藏相思之苦。

   

当思念的痛苦无法消解,便只能借酒消愁, “怕愁刚把酒禁持”,惧怕忧愁,偏要借酒强自克制。“禁持”是“把持、克制”的意思,词人怕忧愁滋生,偏偏强忍着借酒消愁的冲动,最终没让自己喝成。心里想喝酒解愁,但又硬管住了自己,突出的是“克制”的心态。

    

词人这边相思成疾,女子那边如何呢?轻轻一句“玉人今夜相思不”的发问,便将相思引向了遥远的地方。那里有词人思念的玉人,他也不知道她是否也在思念他。词人情愿是一个人单相思,也好过两个人相思之痛。

    

可是,词人最终还是知道她也在思念自己,“想见频将翠枕移”,正是恋人对于自己的思念表达。“想见”,是料想、想必。“频将”,频繁地、屡次,突出女子辗转难眠的状态。“翠枕”,翠色的枕头,显示女子的雅致生活与女子美丽动人的睡态。


上阕言词人相思,下阕写女子相思。

    

“真个恨,未多时”,分别还没有多久,但相思却是实在太辛苦了。这份“恨”,不知何时才能平复,思念之情如此浓烈,不知要熬到何时。

     

“也应香雪减些儿”,这里的“香雪”,喻指女子洁白芬芳的秀发。“香”写气味,“雪”写色泽。“减些儿”,稍稍减少一些,指秀发的光泽、蓬松感略有减退,暗忧恋人因相思憔悴。通过味觉与视觉,写女子也是“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同处于相思之苦中。

    

“菱花照面须频记”,“菱花”,指菱花镜,古代铜镜常铸菱花形,代指镜子。词人叮嘱恋人,要时常关注自身容颜,要不要因为词人不在而“懒起画蛾眉,弄妆梳洗迟”。不一定非要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也可以取悦自己,在词人不在的日子,依旧保持精致的妆容,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。


“须频记”中,有着词人深深的祝福与祝愿,这个一定要常常记着,不可懈怠。

     

“曾道偏宜浅画眉”,女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——“偏宜浅画眉”,如何想来,是那么的美好。女子喜欢化淡妆,而非浓妆,词人如今还记得这个谈话细节 正是对于相思的一种深度体现。

   

这首词的相思,藏在细节处,藏在理解里,藏在祝福里。词人所恨,不在女子,而在命运。有缘无分,终究是命运弄人,幸好,有两处相思,也不辜负遇见一场。

    

宋人喜欢以相思词,寄托爱国情怀,这首词的离愁别恨之后,也可以理解为君臣分别,报国之志,北伐之梦破碎的一种隐喻。





宾酒酒瓶装饰.png











懂得知足,

我们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!

快乐的前提是知足,

知足了才会心宽,

心宽了才会放弃重负,

放弃了重负才会享受到真正的惬意。

真正的快乐,

不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么,

而是每天都能怀有一颗知足的心。







END







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










搜索

X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hongse1919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