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银色的烛光与冷白的秋光,笼罩着清冷的画屏,宫女手拿着轻罗小扇,轻轻追逐扑打着萤火虫。
夜色中的宫中石阶,有如井水般地冰凉,于是慵懒自在地卧看天上的牵牛星与织女星。
注释
秋夕:秋天的夜晚。
银烛: 银色而精美的蜡烛。
画屏: 画有图案的屏风。
天阶: 露天的石阶。
注释引用:百科
赏析
读杜牧《秋夕》一诗,诗评家们总是一致的将主题与宫怨诗联系在一起,显得凄冷哀怨。而当我仰望秋空,面对秋风时,总会升起一种浪漫的情怀来。
于是,我想到了这首诗的另一种解读,恰恰与加缪笔下的《西西弗神话》,在荒诞中寻求自我的生命之光。
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以及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的深宫困境,是物理与精神的双重封闭。
物理层面,深宫为“四方之墙”,空间固定、行动受限,“冷画屏”“天阶凉”进一步强化环境的压抑与隔绝。
精神层面,宫女面临“青春闲置”“命运被动”的困境,无自主选择权,如同被束缚于固定轨道的生命。
而西西弗斯的推石困境,同样存在无意义的荒诞闭环。
行为层面,推石上山、石落复推,动作循环往复、永无终点,劳动成果瞬间归零,构成“无意义”的荒诞处境。
存在层面,人类面对“世界荒诞”“理性失效”的终极困境,个体努力看似徒劳,与“深宫人”的被动处境形成跨时空呼应。
“扑流萤”“卧看”,以微小诗意消解逆境的沉重。动作选择,放弃对“突围困境”的激烈诉求,转而以“扑流萤”“卧看”的轻盈动作,抓取秋夜中微弱的快乐——流萤之趣、爱情之美。
拯救逻辑,不与困境正面对抗,而是在局限中构建“小确幸”——用诗意的消遣稀释孤独,“卧看”的行为,也是一样,以主动寻找美好,对冲环境的压抑,实现“精神上的自我松绑”。
西西弗斯推石,以直面荒诞接纳逆境的宿命。
态度转变,从“反抗荒诞”到“接纳荒诞”,承认推石的“无意义”,却主动赋予动作“意义”——在推石的过程中确认自身存在,在重复劳动中坚守精神自主性。
拯救逻辑,不逃避困境的“徒劳性”,而是以“清醒的坚持”对抗虚无,将“被迫的宿命”转化为“主动的选择”,实现“存在层面的自我肯定”。
两种自我拯救,提供了一份共通启示——在困境中锚定自我。
一、拒绝被困境定义的自主性。 “扑萤人”以及“卧看”,在深宫中不沦为“冷清的附属品”,以扑萤、卧看为乐,彰显“我仍能选择快乐”的自主;西西弗斯在荒诞中不沦为“命运的奴隶”,以推石为志彰显“我仍能定义存在”的自主。
二、拒绝接受“逆境=毁灭”的逻辑,证明个体在困境中仍保有精神选择权,不愿意坐等失败与毁灭。
三、批判“结果大于过程”的价值观。 “扑萤”“卧看”的快乐,不在“捕获流萤”的结果,而在“追逐微光”的过程,不在于获得爱情的结果,而在于憧憬爱情的过程;西西弗斯的意义不在“推石成功”的结果,而在“持续推石”的过程。
当结果无法改变时,过程中的专注、热爱与坚守,可成为自我拯救的核心力量。
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以及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,以东方诗意的“温和消解”实现自我拯救;西西弗斯以西方哲学的“直面接纳”,实现自我拯救,同为“逆境中的精神自救”典范。
无论是“深宫困境”的具象压抑,还是“荒诞世界”的抽象虚无,二者的精神内核均指向——真正的自我拯救,不在于摆脱逆境,而在于在逆境中守住“主动选择”的权利,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赋予生命的温度与意义。
在面对这首小诗时,我们不妨以一种更积极,更浪漫,更轻松的方式来解读,让唐诗之美,升出一种哲思之趣。况且,杜牧诗本身就有一种豪放之意,如此解读也符合他壮丽宏阔的叙事风格。
宫女失宠,怀才不遇,仕途不顺,爱情幻灭等等,都不过是人生困境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当我们不得志时,更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困境。要勇于接纳现实,尝试突破,肯定自我,寻求快乐,一如西西弗斯,推石上山,并非完全没有意义,而是在荒诞中把握自主选择的权力。
没有办法改变命运,却有办法选择如何对抗命运。不屈服、不认命,不抱怨,专注自我、热爱生活,坚守信念,就是对命运最好的抗争,也是最浪漫的精神风貌。
今天是2025年8月19日,
乙巳蛇年闰六月廿六,
今日出伏,
中国医师节。
凡是发生必有利于我,
我们都会越来越好!
红色壹号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见证,
是时代的印记,
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