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“喝点白酒活血”、“高度酒驱寒养身”、“每天一小杯,长命百岁”——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听过?
今天,“喝酒养生论”依然在饭桌上盛行,尤其是在以白酒为主的社交文化中,酒似乎不仅是助兴的工具,更俨然成为“保健饮品”。
但问题是——喝酒真的养生吗?白酒真的是“液体人参”吗?科学又是怎么说的?
酒精是如何在身体里“工作”的?
我们先从人体对酒精的反应说起。
乙醇,也就是酒精,进入人体后:
在胃和小肠被迅速吸收;
经血液运输至肝脏,由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;
乙醛是一种强致癌物,再经过乙醛脱氢酶分解为乙酸;
最终被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。
若饮酒量过大、肝功能不佳或乙醛脱氢酶缺乏(如部分亚洲人群),乙醛在体内积累,会导致脸红、心悸。
所以,酒精的代谢本质上是身体在“处理毒素”的过程。这个过程越轻松,说明你越健康;但不代表酒精本身就是健康的。
科学研究怎么说?
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:
适量饮酒(如每天10-20g乙醇)可能对心血管疾病(如冠心病)有一定预防作用;
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效果(但白酒中含量极低);
饮酒会促进血液循环、在某些情况下改善情绪与社交行为。
但要注意两个重点:
这些研究多是观察性研究,无法证明因果关系;饮酒带来的益处远小于它可能造成的长期风险,如肝病、高血压、依赖性等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不喝酒,没必要为了“健康”去开始喝;如果你要喝,尽量控制好量和频次。
中医中的“酒养生”到底说了什么?
中国自古有“酒为百药之长”的说法。药酒、浸酒、补酒,历史悠久。
但你会发现:真正讲究“药酒”的人,往往重在“酒是引子,药是关键”。
比如鹿茸酒、当归酒等,酒只是溶剂。民间所谓“喝两口活血”也并非没有依据,酒精短期确实会扩张血管、让人发热。
但现代中医界也基本达成共识:饮酒养生,前提是精准辨体、严格定量、合理药引。普通人乱喝只会伤肝胃、动火气。
白酒是文化,不是保健品
白酒是中华文化的结晶,是社交、节日、礼仪的一部分。我们可以爱它的文化与情感链接,但不能盲目拔高它的“养生”作用。
真正的“养生”,不是靠几杯酒,而是靠规律的作息、清淡的饮食、稳定的情绪和适度的运动。白酒只是一种生活调剂,不是长寿秘诀。
喝酒不一定伤身,关键在“怎么喝、喝多少”。
尊重科学,理解身体,欣赏文化,这才是喝酒最健康的方式。
你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,
以此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。
今天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,
乙巳蛇年年七月廿四。
红色壹号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见证,
是时代的印记,
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