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《陆羽烹茶图》
赵原〔元代〕
山中茅屋是谁家,兀坐闲吟到日斜。
俗客不来山鸟散,呼童汲水煮新茶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山中的茅屋不知是谁家,一人独坐吟诗直到夕阳西斜。
没有俗客打扰,山鸟也已飞散,呼唤童子去汲水来煮新茶。
注释
兀坐:独自端坐。
汲水:取水;从下往上打水。
注释引用:百科
赏析
这是元代诗人赵原的一首题画诗。
这首题画诗的审美意趣,紧紧围绕“陆羽烹茶”的主题展开,将“闲”从“山水闲”升华为“闲雅之美”再到“物我两忘”的精神世界。
陆羽,唐人,茶仙,著《茶经》,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系统论述茶叶的典籍。陆羽烹茶,极其诗意浪漫,画家将其画下,送给诗人题诗,那么这首诗必然更加契合“诗中有画”的风格。
“山中茅屋是谁家”,化用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“以茅屋写幽居”的经典意象。王维诗中多写“茅屋”“山居”(如《渭川田家》“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荆扉”、《终南别业》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)。赵原的化用,是对王维“诗中有画”意境的继承。
从“景的清幽”到“心的闲适”。 “山中茅屋是谁家”,透露出来的核心意蕴是“清幽淡远,物我两忘”。
空间意境上:以“孤居”承“幽境”。“山中茅屋是谁家”,开篇即化用此境——不问茅屋主人,反以“是谁家”的模糊感,强化茅屋“无主”与“孤静”,平添一层“天地间独存”的空寂,为后文“俗客不来”的闲适作铺垫。
时间意境上:以“日斜”承“暮静”。“兀坐闲吟到日斜”,此句将诗中“暮景”与“闲情”结合:“兀坐”(端坐)、“闲吟”是动作,“到日斜”是时间流逝,把画中“静态的暮景”转化为“动态的闲居过程”——在暮色中久坐吟诗,不慌不忙,更添一层“沉浸式闲适”。
如果说,“俗客不来山鸟散”是“去俗”,那么“呼童汲水煮新茶”当是“就雅”。“呼童汲水”是微动与前面的“闲吟”轻动,形成对比,“以动衬静”,画面更加鲜活。“煮新茶”为文人雅事——汲山泉水、煮新茶,是对陆羽“茶圣”身份的呼应,也是以“茶”为媒介,将“闲居”从单纯的“避世”,转化为自我修养的“雅趣”,多了一层“文人精神的寄托”。
此诗深得“诗画交融”之妙,“动静结合”之法,以“诗为画注,画为诗境”为追求,实现了“诗与画的互文”: 以诗补画:让“静态画”有“动态感”;以“陆羽”点题:让“景”有“文化魂”。
“陆羽烹茶”,承载了“文人茶道”的文化意涵,抓住了“诗中有画、清幽闲适”的技法,以“茶”为介,将“山水之闲”转化为“文人之雅”,继而达到“避世修心”的精神境界,成为“诗画交融、意境深远”的题画佳作。
人性最大的愚蠢,
是相互为难。
活着,
发自己的光就好,
何必吹灭别人的灯?
人生匆匆,
自渡是能力,渡人是格局。
今天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,
乙巳蛇年年七月廿八。
红色壹号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见证,
是时代的印记,
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