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 注册

皮日休《闲夜酒醒》

2025-10-14 15:23:0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标签: 皮日休   闲夜酒醒   红色壹号   红朝壹号  

皮日休《闲夜酒醒》.png


《闲夜酒醒》

皮日休〔唐代〕


醒来山月高,孤枕群书里。

酒渴漫思茶,山童呼不起。

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

译文


一觉醒来,山间明月,升得很高,我独自枕在群书之中。


酒后口渴,不由得想喝点茶解渴,可连声呼唤山童,却怎么也叫不醒他。


注释


漫思茶:不由得想喝茶;非常渴望喝茶。


注释引用:百科


赏析


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闲逸诗诗。


诗人以白描手法,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幽孤寂的深夜醉醒图,成为晚唐“闲逸诗”的典型代表。


要读懂这首诗,得先了解皮日休背后的时代“孤寂感”。皮日休的“孤寂感”,并非单纯的深夜闲愁,而是其仕途失意与时代困境在个人生活中的缩影,藏在诗中“孤枕”与“呼不起”的细节里。


皮日休出身寒门,早年心怀“兼济天下”的抱负,曾写《正乐府十篇》批判现实、关怀民生。但他所处的晚唐,朝政腐败、战乱频发,即便他考中进士,也只做过幕僚、小官,始终无法施展抱负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让他常感“孤”——这种“孤”不是无人陪伴,而是精神上的不被理解。诗中“孤枕群书里”的“孤”,既是深夜独处的状态,更是他仕途受挫后,只能与书籍为伴、找不到同道之人的精神写照。


晚唐朝廷腐败,黄巢起义爆发后,社会剧烈动荡,皮日休曾避居江南山林。此时的他,从关注现实转向归隐生活,但内心并未完全平静。


诗中“山月高”之清幽、“山童呼不起”之闲适,看似是归隐自在,实则藏着被迫远离朝堂的无奈。他想借饮酒、饮茶消解愁绪,却在酒醒后更清晰地感受到环境的寂静与内心的空落——这种“寂”,是乱世中个人无力改变现状,只能在山林中消磨时光的怅然。


简单来说,诗里的孤寂,是他“想做事却做不成”的仕途遗憾,与“想避世却难心安”的乱世愁绪,在一个酒醒深夜的集中流露。


在艺术手法上,诗人通过以景衬情,动静交织的方式,来刻画诗人的身份与闲愁。


“醒来山月高,孤枕群书里”,用“山月”“孤枕”“群书”三个意象,瞬间搭建出清冷、静谧的环境。“山月高”点明时间已深,“孤枕”直抒孤寂,“群书”则暗示诗人的文人身份,景与情自然融合,不见刻意抒情,却处处是闲愁。


“酒渴漫思茶,山童呼不起”是全诗的“活眼”。酒后想喝茶本是生活小事,呼唤童仆却叫不醒,没有嗔怪,只剩一种无奈的闲适。这种“呼不起”的细节,既写出山童的随性自在,也反衬出诗人此刻的百无聊赖,将深夜酒醒后的慵懒与孤寂,藏在日常琐事里,愈显真实动人。


纵览全诗,平白如话,以小见大,意境清悠,动作连贯,节奏缓慢,从“醒”到“思茶”再到“呼童”,步步推进,那独坐月下、静待茶来的孤单身影,如在眼前,余味悠长,是为闲逸诗中的名篇佳作。


倒白酒.jpg




国礼酒瓶装饰.png







深情的问候,来来往往;

温馨的祝福,情谊深长;

真挚的友谊,永远不忘;

天赐的缘分,当宝珍藏。

愿健康快乐,地久天长。








END







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









搜索

X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hongse1919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