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 注册

古琴配诗词,好不惬意!适合秋天听的10首古琴曲

2025-10-20 14:06:3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标签:

中国文人历来爱“秋”


历朝历代,以“秋”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


对“秋”的热爱,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


在绘画、音乐等领域亦然


古琴搭配秋天的诗词,好不惬意!


霜降 秋意浓 酱香醇.jpg

秋风词


《秋风词》曲出自民国初年的《梅庵琴谱》,由诸城派王宾鲁传谱。今人所弹皆出自《梅庵琴谱》。


全曲短小,故为初学者作开指琴曲之用。曲风极具山东地方特色,是一首典型的闺怨曲,表达了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。触景生情,将相思之苦寄托于落叶、秋风、明月、寒鸦。在吟猱绰注间抒发那绵长悠远的思念。


词为李白所作的《秋风词》:


秋风清,秋月明。

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
相亲相见知何日?此时此夜难为情。

入我相思门,知我相思苦。

长相思兮长相忆,短相思兮无尽极。

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


秋宵步月


《秋宵步月》为南北朝南齐柳世隆所作。柳世隆晚年致心于琴乐,“在朝不干世务,垂帘鼓琴,风韵清远,甚获世誉。”


此曲最早见于《西麓堂琴统》,全区充满了闲庭信步、怡然自乐的情绪。完全不同于其他任务一首以秋为主题的严肃忧伤的曲风,故而非常适合在雅集上演奏,烘托其乐融融的氛围。


然而,稍感遗憾的是,此曲的调式是极为罕见的碧玉调。需要先慢一、四、六弦,再紧三弦如四弦。故而,听取之前,需要调琴。


秋江夜泊


《秋江夜泊》的作者,在琴界广为流传着两种观点。一为相传为苏东坡所作,谱后题解:“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”的写景。


另一种观点为认为是据唐代张继的诗《枫桥夜泊》之意所作。

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
此曲谱出自明代《松弦馆琴谱》,乐曲取意深邃而高远,风格非常典雅。含人世沧桑漂泊、落寞惆怅之意。


秋夜读易


《秋夜读易》又名《读易》、《孔子读易》。由孔子《韦编三绝》的故事改编而来,故琴谱又名《韦编三绝》。


主要讲述了孔子于秋夜读《周易》,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带子,可见读书十分刻苦。


曲子虽然精短,但有着余音绕梁的旋律,尤其是高音部分,极为出彩,很能令听者产生共鸣,久久不能忘怀,故而成为雅集中频频出现的经典小品。


《琴学初津》题解:是曲,音节抑扬,高之如升霄汉,下之如履平坦,为初学之津梁,入手之门径,曲短情长,为小操之白眉。


秋夜长


《秋夜长》原名《秋闺怨》,为清末诸城派琴人王宾鲁据琵琶曲改编而成。最早见于《龙吟馆琴谱》(改琴谱为《梅庵琴谱》的前身)。


唐代文学家王勃有一首同名诗作:


秋夜长,殊未央,

月明白露澄清光,层城绮阁遥相望。

遥相望,川无梁,

北风受节南雁翔,崇兰委质时菊芳。

鸣环曳履出长廊,为君秋夜捣衣裳。

纤罗对凤凰,丹绮双鸳鸯,

调砧乱杵思自伤。

思自伤,征夫万里戍他乡。

鹤关音信断,龙门道路长。

君在天一方,寒衣徒自香。


此曲以抒发闺怨愁绪为主题。“思自伤,征夫万里戍他乡。鹤关音信断,龙门道路长。”全曲流美动荡,既绮丽缠绵,又凛然大器,不失琴韵之正。


立秋枫叶.gif


秋月照茅亭


《秋月照茅亭》曲名通俗易懂,为东汉蔡邕所作名曲,最早见于《神奇秘谱》。《醒心琴谱》中《秋月照茅亭》之题解曰:


“东汉蔡邕所作。其曲之取意者,天宇之一碧,万籁之咸寂,有孤月之明秋,影涵万象。当斯之时,良夜寂寥,迢迢未央,孤坐茅亭,抱琴于膝,鼓弦而歌,以诉心中之志。但见明月窥人,入于茅亭之内,使心与道融,意与弦合,不知琴之于手,手之于琴。皆神会也。”


全曲轻柔幽缓,特别是中间的泛音部分,与曲名分外契合。


闭目听取,犹如置身于茅亭之中,秋叶静谧,月凉如水。琴音缭绕,思绪悠远。令听者有种神游月夜之感。


梧叶舞秋风


此曲由清初庄臻凤所作,收录于《琴学心声琴谱》。苏璟春《草堂琴谱》跋云“曲意萧瑟,取韵宜幽”。


全曲通过描写秋风萧瑟,梧叶凋敝的景色,以此来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怀。


全曲曲调疏密相应,细致婉折。写尽秋风萧瑟,桐叶凋零之意。


洞庭秋思


《洞庭秋思》最早见于明代的《西麓堂琴统》,距今已有已有六百年的历史。从曲名不难看出,此曲乃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天景色的琴曲。


听着琴曲,放佛漫步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,面对苍茫湖水和萧瑟秋景,心中思绪万千;又或许是泛舟于洞庭之上,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全曲平缓温和,意味深长。在碧水秋天之中,感悟人生的真谛。


秋塞吟


此曲最早见于清代的《五知斋琴谱》,对其主旨,历来在琴界有不同的看法。


有认为表达了屈原问天的郁郁不得志,也有人认为是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无奈与哀怨。故又名《搔首問天》、《昭君怨》。


全曲曲风细致、悲凉,写尽悲怨之思,传达了难以抑制的忧愁。


此曲在《琴书千古》、《兰田馆琴谱》及《自远堂》等琴谱中又名《水仙操》,故有人将其其理解为俞伯牙学琴的故事,然而小编认为曲风太过悲凉不太吻合。故而舍弃了《水仙操》的这一说法。


秋水


此曲出此清代《天闻阁琴谱》,历来为蜀派的代表曲目。


庄子曰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”


此曲正是以秋水为切入点,琴音中正醇和,高旷空澈,劲气饱满,余韵激响,空净醇澈,飘逸虚渺,给人一种超凡脱俗,涤荡心境之感。


此曲取《庄子》秋水篇名,又叫《神化引》,借庄周迷梦蝴蝶的典故,表现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。飘逸虚渺的音韵,给人以洒脱尘滓之感。


诗云:


十指生秋水,数声弹夕阳。

不知君此曲,曾断几人肠?

心造虚无外,弦鸣指甲间。

夜来宫调罢,明月满空山。

声出五音表,弹超十指外。

鸟啼花落处,曲罢对春风。






宾酒酒瓶装饰.png












有人说,

真正的气质不在皮相,而在灵魂。

正是岁月的浸染,才让灵魂有了别样的韵味,

能够在时光的缱绻中,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,

不受任何枝蔓的牵绊。

这韵味,

便是抹不开的气质,是岁月精修的容颜。








END








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








搜索

X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hongse1919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