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 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              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            
喝酒这件事,在中国古代文人手里玩出了千般花样。且看十位风流人物,如何把杯中物喝出三重人生境界——
第一重,俗世欢场里,白居易是典型。《问刘十九》里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”写的是家常滋味,他与农夫对饮时曾说“偶得酒中趣,空杯亦常持”,要的是人间烟火气。同样接地气的还有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,醉卧芍药裀时口齿噙香,把少女的娇憨与酒香融成了一幅画。
第二重,微醺雅境最为精彩。王羲之兰亭雅集,四十二位文人曲水流觞,醉意朦胧中写出的《兰亭序》成了天下第一行书。陶渊明更绝,抚着无弦琴饮酒,却说“既醉之后,辄题数句自娱”,醉眼看到的南山格外青翠。李清照晚年“三杯两盏淡酒”,喝的是“寻寻觅觅”的孤寂酒,却喝出了宋词中最动人的愁绪。

第三重,天人合一的境界最为玄妙。李白“天子呼来不上船”时,早已与杯中明月共舞;苏东坡赤壁泛舟时饮酒诵诗,那“逝者如斯”的慨叹,是江水、月光与酒浆共同催生的哲学顿悟。最特别的当属阮籍,他驾车漫游至穷途末路便痛哭而返,手中的酒壶装的是对乱世的无奈。
更有欧阳修自号“醉翁”,在琅琊山与民同乐时悟出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;范仲淹“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,把边塞军旅的酒喝出了家国情怀;唐伯虎“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还来花下眠”,将才子风流与酒趣完美融合。
这十人喝酒喝出了三重天——白居易喝的是人情味,王羲之喝的是风雅趣,李白喝的是天地魂。从“举杯邀明月”到“把酒问青天”,中国文人的酒杯里,从来装的都不只是酒。
正如欧阳修所言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是谓真饮者。”最高明的饮酒境界,莫过于醉时享受生命本真,醒时能将杯中天地化作永恒文章。
翠绿,秋天的江水像镜子一样明亮。


乐观的人,
他的生活中不是没有挫折,
而是在挫折中融进了笑声。
乐观者,
在困难中总能看到机会,找到出路;
而悲观者,
却在机会中只看到苦难,所以走不出来。
乐观,
能使你展开理想的双翅飞向蓝天;
而悲观,
却让你萎靡不振,坠跌谷底。
做一个乐观者吧,
让你的心中开出最美的花,
让它将你的人生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。
END
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