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
秦汉以前主要为米酒(醪糟/浊酒),以黍、稻、粟为原料,低温发酵而成。酒精度低,约3-10度,酒体浑浊含米渣,口感酸甜,如《诗经》中“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”的“春酒”,以及屈原笔下“奠桂酒兮椒浆”的调味酒。贵族会喝过滤后的“清酒”,普通民众多饮未过滤的“浊酒”。
唐宋时期黄酒成为主流,饮酒文化繁荣。由于发酵技术成熟,酒体清澈、酒精度提升,约10-15度;另外,还有果酒(葡萄酒、荔枝酒)、花酒(桂花酒、菊花酒)。“烧酒”开始出现,但未普及。
元明时期主要为蒸馏酒(烧酒/白酒)。元代从西域传入了成熟的蒸馏技术,烧酒白酒开始崛起,在明代得到普及。原料为高粱、玉米,酒精度达30-50度,口感浓烈,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饮用。 黄酒仍为南方主流,如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的“绍兴黄酒”“即墨老酒”,但“国酒”地位逐渐被白酒取代。

清代,白酒(烧酒) 成为绝对主流,形成酱香、浓香、清香等香型雏形(如茅台镇烧酒、泸州老窖前身)。黄酒在江南持续流行,果酒、药酒(如鹿茸酒、当归酒)广泛传播,西方葡萄酒、啤酒开始传入,但未普及。
民国时期,白酒(烧酒)取代黄酒成为全国第一大酒种,酒精度普遍40-60度。形成四大基础香型(酱香、浓香、清香、米香),出现知名酒坊/品牌,如茅台、泸州老窖、汾酒、杏花村。黄酒坚守南方市场,在江南(江浙沪)、广东等地仍是主流,北方饮用者减少。如绍兴黄酒(加饭酒、花雕酒)、即墨老酒、福建沉缸酒等。葡萄酒、白兰地、威士忌、啤酒等所谓“洋酒”开始传入,主要流行于上海、广州、天津等沿海城市及租界。
纵观中国酒的历史,可以总结为,秦汉以前喝低度浊米酒,唐宋喝清香黄酒+小众果酒,元明是白酒+黄酒双主流,清代是高度白酒为主、黄酒药酒为辅,民国是白酒主导、黄酒坚守、洋酒涌入、啤酒开始走进大众。

懂得知足,
我们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!
快乐的前提是知足,
知足了才会心宽,
心宽了才会放弃重负,
放弃了重负才会享受到真正的惬意。
真正的快乐,
不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么,
而是每天都能怀有一颗知足的心。
END
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