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 注册

今日立冬 高登《立冬》

2025-11-07 14:02:5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标签: 高登   立冬   红色壹号   红朝壹号  

今日立冬 高登《立冬》.png


《立冬》

高登〔宋代〕


黄茅时节瘴烟浓,人在山凹第几重。

梁竦负才徒感慨,嵇康赋性本疏慵。

此生自断天休问,吾道频年世不容。

会脱帻巾还自隐,鹿门妻子惯相从。

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

译文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
立冬时节,黄色茅草到处生长,湿热的瘴气格外浓重,我身处层层山峦的凹陷深处,不知在第几重山坳之中。


梁竦空有才华,却只能白白抒发感慨;嵇康的天性,原本就疏懒散漫、不喜拘束。


我这一生的命运,早已自己断定,上天不必再问;我所坚守的道义,这些年来屡屡不被世人接纳。


终将摘下头巾,回归田园隐居,就像庞德公隐居鹿门山那样,与妻子儿女相伴,他们也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。


注释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瘴烟:南方湿热蒸郁致病的烟气。


梁竦:东汉文学家、易学家,九江太守梁统之子。


嵇康: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


注释引用:百科


赏析

55年酒瓶装饰.png

   

这是宋代诗人高登的一首立冬节气诗。

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,在于以立冬时节的荒僻景象为切口,借景抒情,将个人境遇与节气氛围深度融合,是一首饱含孤愤与隐逸之志的佳作。

    

“黄茅时节瘴烟浓,人在山凹第几重”首联是说,立冬时节,黄色茅草到处生长,湿热的瘴气格外浓重,我身处层层山峦的凹陷深处,不知在第几重山坳之中。这是写“立冬之景象”。

    

“黄茅”“瘴烟”勾勒出立冬时节南方山区荒凉、湿热的景象。“第几重”的疑问,既写山坳幽深的实景,更暗抒诗人身处偏远、被朝廷遗忘的孤独与迷茫,为全诗奠定沉郁的基调。

     

“梁竦负才徒感慨,嵇康赋性本疏慵。”颔联是说,梁竦空有才华,却只能白白抒发感慨;嵇康的天性,原本就疏懒散漫、不喜拘束。这是写“诗人之自比”。

    

诗人借两位先贤自比:梁竦有才华却不得施展,只能空发感慨,对应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境遇;嵇康天性疏懒、蔑视礼法,暗合诗人不愿屈从世俗、坚守本心的性格。用典精准,既显文化底蕴,又委婉道出内心的愤懑。


“此生自断天休问,吾道频年世不容。”颈联是说,我这一生的命运,早已自己断定,上天不必再问;我所坚守的道义,这些年来屡屡不被世人接纳。这是写“诗人之追求”。

     

此处直抒胸臆,情感强烈,追求道义,坚守信念。“自断”二字,尽显倔强,表明诗人早已对仕途命运不抱期待;“世不容”则点出核心矛盾——自己坚守的道义与世俗格格不入,将个人的失意升华为对时代的批判,悲愤中见傲骨。

     

“会脱帻巾还自隐,鹿门妻子惯相从。”尾联是说,终将摘下头巾,回归田园隐居,就像庞德公隐居鹿门山那样,与妻子儿女相伴,他们也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。这是写“诗人之志向”。

    

尾联从愤懑转向超脱。“脱帻巾”象征放弃官场身份,“鹿门”借用庞德公隐居鹿门山的典故,表明诗人决意归隐的志向;“妻子惯相从”则增添了生活气息,让隐逸不再是孤高的口号,而是有家人相伴的安稳归宿,为全诗留下一丝温暖与希望。

    

纵览全诗,由景入情、由古及今、由愤到隐,脉络清晰,层层递进,情感炙热,意境超脱,既写出立冬时节的萧瑟,更道尽了一位有节之士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抉择,是为立冬节气诗中的名篇佳作。




宾酒酒瓶装饰.png












寒风入城悄无声,秋韵尚存已立冬。

不知不觉,又走过了一季岁月。

我们一觉醒来,秋风始老,细雨未霜,今宵却较昨宵寒。

带着一抹残暖,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。







END






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





搜索

X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hongse1919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