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中国有句老话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” 没想到,这句话在品鉴白酒时,居然也有些道理。
很多初尝白酒的人,第一反应往往是:“这酒怎么有点苦?” 甚至因此怀疑酒的质量。其实,白酒带有苦味完全正常,而且还是好酒的一个特征。
真正优质的白酒,风味是丰富而有层次的——酸、甜、苦、咸、鲜,缺一不可。而其中那一点恰到好处的苦,来得快、去得也快,不拖沓、不涩口,反而是白酒风韵的加分项。会喝酒的人甚至认为,微苦才是粮食发酵的证明,那是纯粮酒才有的“背景音”。
1
苦味=纯粮酒?没那么简单
虽说“微苦不涩、香纯不口干”常被用来形容纯粮酒,但并不是所有带苦味的就一定是好酒。苦味来源于酿酒过程中产生的杂醇、醛类等物质,这些物质的含量与酿造的工艺、原料、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。
也就是说,粮食酒一般会微苦,但带苦味的未必全是粮食酒。苦味是否令人舒适、是否转瞬即逝,才是评判的关键。
2
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品鉴苦味?
人的味蕾对苦味最为敏感,尤其是舌根部位。所以品酒时,要让酒液充分接触舌根,去感受那瞬间的苦意是否干净、是否及时化开。
苦,其实是大自然设置在味觉里的一道保护机制,提醒我们“谨慎摄入”。但高品质的酒饮,如好的啤酒、咖啡、茶,甚至葡萄酒,都讲究“苦得清爽”——苦味一闪而过,随后回甘悠长。白酒也是如此,苦不长留、微而不涩,才是上层之作。
3
白酒中都有哪些苦味物质?
• 杂醇油:尤其异丁醇苦味重;
• 醛类:如糠醛,多来自辅料;
• 酚类化合物:比如单宁;
• 硫化物和生物碱;
• 多肽和氨基酸:蛋白质分解物;
• 无机盐:水质不佳也可能引入苦味。
4
会苦才是好酒?
质量上乘的白酒讲究“酸甜苦咸鲜”五味协调,缺一不可。微苦不涩,苦味一闪而过,随后回甘,才是好酒的表现。
品酒师们甚至认为,恰到好处的苦味能够:
• 增加酒体的丰满度
• 提升风味的层次感
• 衬托出甜味和香味
• 证明是纯粮酿造
当然,这种苦味必须是瞬间性的,如果苦味久久不散,或者带有涩感,那就可能是工艺出了问题。
5
如何辨别“好苦”与“坏苦”?
☑好的苦味:
• 瞬间感受,很快化为回甘
• 微苦而不涩
• 与酒的其他风味和谐共存
☑差的苦味:
• 持久不散,越喝越苦
• 带有刺激感和涩感
• 与其他味道不协调
6
酒苦了怎么办?能否改善?
若因用曲量过大或发酵温度过高导致苦味偏重,可通过加入适量高酸度尾酒来调和。值得注意的是,白酒一旦形成苦味,只能在勾调阶段予以掩盖和平衡,无法彻底去除。
当下次再尝到白酒的苦味时,不必急着下结论。细细品味这点苦味是否转瞬即逝,是否带来回甘,是否与其他味道相得益彰。或许你会发现,正是这点微苦,让白酒变得更加深邃复杂,更有品味的价值。
一杯好酒,恰如人生,有点苦味,才更显真实和丰富。您是否也曾注意到白酒中的这点微苦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品酒体验。
今天十乙巳蛇年八月十八,
2025年9月28日,
星期四,
距离2026年元旦还有84天。
历史上的今天:
1999年10月9日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举行
1944年10月9日 四大国建议建立联合国
1936年10月9日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
秋雨一场接一场,温度不断往下降;
保重身体放心上,早晚别忘加衣裳;
开心快乐度时光,万事吉祥永安康。
END
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