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就是不醉。
年夜饭上,大家围坐一团,一个30多岁胡子拉碴的男人,用筷子沾了些白酒,笑着递向了旁边的男孩:“尝尝?”
男孩听话地张开嘴,当筷子接触到舌头的一瞬间,男孩被辣得猛地向后闪躲,舌头吐得老长,小手在脸前扇着风,那嫌弃的模样,就像被辣到的小狗。
周围人一个个笑得人仰马翻的,这个男孩当时也就不到6岁,从那年开始,“酒”就被他牢牢锁进了小黑屋里。
若干年后,当初的青涩男孩变成了彪悍大叔,舌头也理所应当尝尽了生活的全部味道,他不再怕酒的呛,反倒经常会想念那种辣。
他也说不清自己怎么就变了:就像一列火车,起初慢悠悠地,不知从哪个路口开始就变得可以全速前进了。
酒,这个当年就被打入冷宫的“怪饮料”,竟慢慢熬成了他的“老伙计”,悄无声息地,陪着他载着生活的重量砥砺前行。
虽满是苦涩,却让他格外着迷。
酒里的半生
最近后台有人找我投放酒的广告,说实话我很诧异,于是就跟对方说:“我一个中年成长赛道的博主,跟酒八竿子都打不着,投这干啥?”
对方也不客气,哐哐哐直接甩了几篇我自己写的文章:“你都写过好多篇关于酒的故事了,在你这投正合适。”
我点开一看,果不其然,还真是,一时间竟搞得自己挺无语。
我一直都有记账的习惯,于是翻开账本,真是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
2025年已经过去10个月了,在酒的消费上已经花了1200多块钱了,这还没算朋友花钱买的。
我跟朋友们平时也不喝啥好酒,就那金盖的汾酒,50多块钱一瓶,我算了算,大概有20多瓶的样子。
其实当初在拿到这个选题后,我琢磨了半天如何开场,最后还是选择了最擅长的故事。
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我就是故事中的男孩,而我也十分确定,几乎每个男人小时候,都有过这种“误打误撞”的经历。
但我真的没想到,当年的我,如今竟不知不觉喝了这么多。
孤单心事
人到中年,早没了年少时的鲜活劲,肉体上也尝尽了酸甜苦辣,眼里看什么都少了兴致,日子像凉透的白开水,喝着没半点滋味。
但灵魂深处却感觉总是不甘寂寞,据我观察,身边的男人总会想方设法给日子加点料,大多是从口进入,然后再灌进胃里,仿佛这样就能冲淡生活的寡淡。
他们白天有喝茶的,也有钟爱咖啡的,当然也有养生的:捏几片陈皮、抓一把枸杞,连橘子皮都舍不得扔,泡在水里慢慢抿。
一到晚上,气场就全变了,不能说100%吧,我的朋友圈里至少有80%都离不开酒。
或许是白天太累,想借酒精松松紧绷的神经;又或许是心里藏着孤独,靠酒气把寂寞挤走。
当然也有天生爱喝酒的,这类人不仅能喝出本来的辣,也能喝出想象中的甜。
这是“万事通”总结的,老读者都知道,我们每个月至少得喝两回,4到5个人的小圈子,聚在一起没啥正经事,就是纯扯淡。
白天说不出口的话,晚上借着酒劲就能倒出来,不管对方听后是什么滋味,反正自己是说过瘾了。
可这个瘾,没有酒精来搭台,还真就过不了。
感觉那些藏在酒里的孤独感,真就都能顺着酒精,悄悄流进我们的梦里。
男人歌
我问万事通:“你说我算酒鬼吗?”
他夹着菜眼皮都没抬一下:“不光你是,在座的各位都是,还全特么是大酒鬼!”
旁人跟着搭话:“那咱为啥非得喝这么多啊?”
我听后赶紧摸出手机,装出一副急着查资料的样子,随即我吐了个“装模作样”的烟圈,沉默了片刻跟他们说:
酒杯里晃动的,是一个男人不曾倒下的体面,而此刻你我吞下的,是年轻时那团炙热的火焰。
万事通“啧”了一声,骂骂咧咧地怼我:“给我好好说话!我就烦你这文绉绉的劲儿!”
我跟着笑了,其实我自己也搞不懂,为什么一个彪悍的身体里,会住着一个爱跟文字较劲的灵魂。
还有那个身体里的“小酒鬼”,随着我变大变老,它也能跟着茁壮成长。
也许外人怎么看都不会理解,可男人们大抵都应该明白,这一杯杯高度白酒的背后,其实早就已经不是单纯的酒了。
说实话,这篇文章我自己都觉得很烂,但我还是想给它发出来,也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得懂,就全当图个真实吧。
因为这是我刚喝完酒,晕乎乎赶回来写的,没掺半点虚的。
就像你我喝的酒,没那么多弯弯绕,仿佛只是到了这个年纪,男人们就离不开这口了。
因为它承载的东西,谁都替代不了。
感谢读完,如果喜欢,请三连。
人这一生,应该是朴素的存在,
朴素的智慧,朴素的态度。
繁华三千终归于零,
淡到极致便是朴素,
保持一颗素心,
干净做人,清白做事,
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余生在红尘中淡然处事,
淡泊做人,用朴素来面对一切纷纷扰扰!
END
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