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《大热 · 其二》
戴复古〔宋代〕
左手遮赤日,右手招清风。
挥汗不能已,扇笠竞要功。
南山龙吐云,腾腾满虚空。
一雨变清凉,万物随疏通。
向人无德色,大哉造化工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我用左手遮挡着烈日,右手招引着清风。
汗水不停地流淌,扇子和斗笠,都在争相发挥作用。
南山之上,巨龙般的乌云翻腾,浓密地布满天空。
一场雨下来,天气变得清凉,万物都随之舒展畅通。
雨对待人们没有自夸恩德的神色,大自然的创造力真是伟大啊!
注释
赤日:红色的太阳;烈日。
德色: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。
注释引用:百科
赏析
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暑热诗。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,在于以朴素场景起笔,以雄奇骤变承转,最终落脚德色,勾勒出从酷热到清凉的骤变,暗藏独特的审美意趣与艺术张力。
“左手遮赤日,右手招清风”。以“俗”写“真”,左手与右手,一遮日,一招风,寻常看见,又形象生动,直白易懂。
“挥汗不能已,扇笠竞要功。”将视角投向日常器物。汗水“不能已”的连绵,与扇子、斗笠“竞要功”的急切,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暑热图。这种对世俗生活细节的关注,让诗歌多了几分粗粝的真实之美。
“南山龙吐云,腾腾满虚空。”以“骤”显“力”,从人的局促转向天地的运化。“龙吐云”,喻乌云骤起,“腾腾”二字,不仅写出云层翻滚的动态,更暗藏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。此前的“扇笠”尚在“竞要功”,转眼间便被席卷天地的云气取代,这种对比巧妙暗示了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渺小。
“一雨变清凉,万物随疏通。”雨势急转直下,更显自然之力的迅捷与彻底。“变”与“随”两个字,道尽了从酷热到清凉的瞬间转换。诗人以极简笔墨抓住自然最富戏剧性的一刻,形成强烈的审美冲击。
“向人无德色,大哉造化工”。以“默”衬“大”,哲思悠长,耐人寻味。当雨水驱散酷热、滋润万物后,却“无德色”——没有丝毫自夸的神色,只是默然完成了天地的循环。这种“施恩不图报”的自然品性,让“造化工”的伟大,有了精神内核。
这种“不言之美”恰是中国传统审美中“大音希声”的体现:真正的力量无需张扬,真正的恩德无需炫耀。暑热时的煎熬与雨后的清凉,最终都藏在那“无德色”的默然之中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