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 注册

把握好喝酒的度

2025-10-09 14:00:4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标签: 红朝壹号   红色壹号      白酒  

俞敏洪在有一次演讲中提到,随着年龄、经历的增长,越来越觉得,光阴可贵,年少的激情澎湃,酒桌上的狂欢,往往会引起酒后几天内的身体不适,轻则头昏脑涨,重者医院病床,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,由此可见,仅为一时的放纵舒适,放弃后续的美好光阴,实在得不偿失。


喝酒这件事,小喝怡情,大喝伤身,强喝灰飞烟灭。适当的酒精刺激,可以激发一个人表达欲,增加一个人的勇气和自信,一个相对内敛的人,不善表达的人,饮酒后可能口若悬河。俗话说,酒壮怂人胆,这话一点不假,武松打虎这个例子就是极好的说明,按照正常逻辑,一个再强壮的成人可能也斗不过一只老虎,这是物种本性属性所决定的,可是武松却偏偏挑战成功了,挑战前喝了不少酒,这酒必定给了他极大的胆量。喝完酒会极大的提高自我效能感,从这一方面看,适度的饮酒是挺好的选择。


红色壹号礼_18.jpg


现实中,往往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酒量,其实在我看来,他们并非不能控制,而是他们从喝酒的一开始,就没想要控制。有人自发想喝,就是要喝个烂醉,用喝酒来麻痹自我,来逃避现实,可是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。还有一种人,总说自己是被迫的,被劝酒,不得不喝,商务场合、还有些有劝酒习俗的地方比较常见,其实无论别人如何劝,你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喝,通过喝酒去挣那个面子和输赢,有时候却赢了面子,输了里子,放下面子,拾起里子:里子是面子的根,面子是里子的花,根好花才艳。(这篇推文简单写过面子和里子的辩证关系,感兴趣的可以看看)这里还涉及到群体特征问题,《乌合之众》讲到,一个群体中人数超过一定数量,他们做的决定往往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,一群人的结合并不一定能起到个人智慧相加的效应,反而降低,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无效会议的问题。试想一下,一个酒桌上,一群人都喝的比较兴奋,相互之间言语的挑逗,共同营造了一个喝酒氛围的温床,但细想,其实,一群人中,喝的烂醉的人其实总是很少,有很多人都是吃瓜群众,还是相当聪明的吃瓜人,你想做别人的瓜,还是做个吃瓜人,决定权也在你本身。随着摄入酒精量的增加,其实自己是有明显感觉的,在可以做出继续喝与不喝的决定的阶段,自己是要做出决定和付出行动的,你一但坚定的做一件正确的事,那么你会发现,周围也不再全是阻力了,而是相对的支持和宽容。


新中产 品味慢生活1.jpg

喝酒过量、断片、呕吐,这滋味着实不好受,给自己带来风险的同时,还给周围人带来要承担照顾醉酒者的附加责任,不要只看到影视剧中那些被美化的醉酒场面,真正的醉酒,会增加很多个生活成本。我再很小的时候,见到过那些醉酒的人,他们口误遮拦,放肆的游走在马路中间,不管车水马龙,如果说醉后他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那么他轻易做出让自己醉酒的决定也是极其轻率的。我幼年时期看到的那些成年的醉酒人,不明白他们为何如何,只觉得他们很恐怖,令人徒增厌恶。可能是酒后他们的狂妄自大让我本能的反感。就算是自己的至亲,也不可避免。


饮酒的度,一方面包括对单次饮酒的量的把控,另一方面还包括对饮酒频次的控制,前者能让你不烂醉,后者则更加考量一个人日常的行为和生活习惯,有的人每天都都要喝点,把喝酒当饭吃,这个我无法做出确切的评价,只觉得通过外界频繁的刺激,对身体终归是有害的。量变引起质变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。就像吸烟者的烟瘾一样,这会让身体产生小程度的终极依赖,后续,可能无论你付出多大的意志力,都无法戒掉。


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,对待喝酒的态度决定喝酒的行为,愿每个人都能理智,清醒的对喝酒做出选择。


孔子诞辰纪念.jpg







红花装饰.gif










今天十乙巳蛇年八月十八,

2025年9月28日,

星期四,

距离2026年元旦还有84天。




历史上的今天:

1999年10月9日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举行

1944年10月9日 四大国建议建立联合国

1936年10月9日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




秋雨一场接一场,温度不断往下降;

保重身体放心上,早晚别忘加衣裳;

开心快乐度时光,万事吉祥永安康。







END







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








搜索

X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hongse19191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